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于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 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慢病发病率已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中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数比例偏高,慢病管理迫在眉睫。我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与养生状况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提升全民素质需要健康管理师,老人、孕妇、青少年特别需要健康管理师。
通过培训要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等常规工作。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的基本方法,达到独立上岗工作的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培训,学员应该能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协调、管理及学习的职业能力:在健康管理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⒈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
⒉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
⒊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
⒋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
⒌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维护;
⒍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⒎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
培训是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基础培训。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健康管理师必备的实际专业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胜任相应级别的岗位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尤其是基本功的训练,使培训对象通过培训,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专业技能。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具有医药卫生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2非医药卫生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健康管理专业工作2年以上,经助理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中专以上医学相关专业学历,连续从事健康管理专业工作3年以上,经助理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5年以上。
(2)取得助理健康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4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医药卫生专业本科学历,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4年以上。
(4)具有医药卫生专业本科学历,取得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3年以上,经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5具有医药卫生专业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者,经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6)具有医药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取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4年以上。
(2)取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医药卫生专业本科学位,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满5年,取得一定工作成果 (含科研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医药卫生专业硕士学位以上者,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3年以上,取得一定工作成果(含科研成果,奖励成果,论文著作),经高级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5)医药卫生专业副高级职称以上者,经高级健康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6)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13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8年以上、博士研究生毕业5年以上,连续从事健康管理工作5年以上。
学员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课程考试不仅要关注学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注重考查学员运用知识实际操作的能力。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合格者通过鉴定,取得证书。健康管理师和高级健康管理师还须通过综合评审。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超过 120 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30 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
1.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零点起航颁发《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2.参加鉴定考试的学员,考试成绩合格,由人社部门认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颁发相对应的等级证书,证书在官网查询,全国通用。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样式(仅供参考)